自家孩子自己帶

曾看過一篇文章,講及一位外國老人和中國老人的對話,外國老人覺得中國老人要幫兒女帶孫子是很奇怪的事,他們都是自己帶大孩子,到孩子長大了成家立室,當然也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老人就該是退休安享晚年的時候,可以盡情做自己愛做的事。看罷這篇文章我發現我和老公的骨子裡都是擁有著外國人的思維。
有時在街上看見一些頭髮斑白,走路也一拐一拐的老人,帶著一位蹦蹦跳跳的小孩,那種力有未逮的辛酸,有時也不禁慨嘆,當然我並不知道人家背後的故事,或許老人只是偶爾因父母有急事而幫忙帶小孩而被我碰著,但現實生活裡,平時主要由爺爺嫲嫲或外公外婆帶小孩的家庭確實比比皆是。
在小馬寶寶還沒有出生前,我已堅決表明要自己帶孩子,當時奶奶 (家婆) 從加拿大回來陪我坐月,做飯給我吃,我早就聲明孩子我會自己照顧,在我有需要求救時才讓她插手,我奶奶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也明白孩子是我和老公倆口子的,確實應該讓我們自己話事,所以她一直也沒說什麼,只是默默的做我們想她做的事。
小馬出生首兩週不斷進出醫院,令我身心俱疲,人幾近崩潰,後來到寶寶終於安穩回家了,卻在哺乳上遇到阻礙,人也生病了。到小馬三星期大時,我需要暫停親餵母乳,多了泵奶和消毒奶具的工序,自己根本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和老公商量後,決定請奶奶幫手,替孩子餵奶掃風,那時候奶奶接過小馬,竟然在口邊說了一句:「終於等到了!」原來奶奶因為怕我不高興,一直連想抱小孩也不太敢說出口,所以即使跟我們住在一起,也沒抱過小馬多少次。
我的母親也在小馬剛出世後很希望過來幫忙,但當時我還未熟習處理這個小人兒,加上母嬰分離的焦慮令我情緒不穩,我覺得她是在幫倒忙,因而將她勸退了,此後即使奶奶回加拿大了,她也很少主動要求過來我家,但每次見到小馬,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卻是無法掩飾的。
我理解做祖父母的會很愛孫兒,但當這種愛變成責任,就會是一個負擔。所以我不是想要阻止他們去表達對孫兒的愛,喜歡的就陪寶寶玩玩,主要的照顧責任,還是應該交回給我這個做母親的,讓老人愛得沒有負擔,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最恰當。
聽說過一些幫兒子或女兒帶孩子的人告白,都說比帶自己的孩子更困難,畢竟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套育兒理念,即使沒有代溝這個問題,不同學派提出的主張也不盡相同,全看父母的認知和個人經驗如何作出選擇,所以帶別人的孩子總得跟隨別人的方式,又或生怕照顧得不周到,致受傷或生病了被怪罪起來,而窒礙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當然不是每個人也適合當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我也聽過有朋友表示全職照顧女兒覺得壓力太大,和女兒的關係也變得很僵,後來返回職場,見面少了,反而很珍惜相處的時光,所以親子關係猶勝從前。
無可否認,要當一個稱職的全職媽媽,高度的耐心是決不可少的,而一旦當上全職媽媽,那種沒日沒夜沒朋友的生活,也只有箇中的同路人才會明白。
每個人的背景和性格都不一樣,不論如何選擇都自有自己背後的原因,我們都應該予以尊重。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也應該尊重這個選擇,和這個選擇同時伴隨的結果。
Life is a package. 人生的每個選擇也是一個套餐,同一份餐內有你想要的,也有你不想要的,但你必須全單接收。
世界就是這樣,當你得到某件事的優勢時,同時也必須接受你所要付出的代價。
~ § 此乃車厘天使原創文章,歡迎直接分享轉載,或訂閱支持 § ~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