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濕疹的自然療法 (下)

嬰兒濕疹的自然療法 (下)

上回提及濕疹的處理不外乎正確處理傷口、保濕、止痕、防抓,就讓我分享更多舒緩濕疹不適的方法,和其他相關資訊。

保濕篇

保濕產品一般按其油水比例產生的狀態,分為保濕乳液 (lotion) 、保濕霜 (cream) 和 保濕膏 (ointment),不同的濕疹情況應使用不同的保濕產品,一般來說就是乾對乾、濕對濕,即是濕疹初期皮膚只是表面乾燥,就應該用水份較少的 ointment,而嚴重滲液的濕疹,就應該用水份較多的 lotion。

選擇保濕產品時應留意其成分,盡量選擇不含人工香料的,越多英文字加數字那些化學添加物的越不可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petrolatum、paraffin wax 這些其實是石油副產品 (包括凡士林),並不建議嬰兒長期使用。

自家製的人奶lotion (母乳乳液) 也是不錯的選擇,起碼可以很清楚有什麼成分,只是因為不含防腐劑,所以保質期很短,可存放雪櫃以延長保質期。較早前我也嘗試過造母乳乳液,但由於比例不當,變成了膏狀,待我稍後真正成功了再和大家分享製作方法。

止痕篇

寶寶抓痕時自己不好控制力度,很容易抓傷自己,所以最直接的止痕方法是替寶寶抓痕,當看見他抓時,就用較溫和的力度幫他抓,或用紙巾隔著幫他輕力磨擦以減輕痕癢 (對滲液傷口比較管用)。

另一個方法是冷敷,用冷毛巾敷在寶寶覺得痕癢的地方,用冷的感覺取代痕癢的感覺,效果顯著,當然當毛巾不再冷時就會覺得癢。這個方法必須很小心,假如使用從冰格取出的冰墊,必須先用厚毛巾包裹,不能直接接觸皮膚,並不時查看寶寶皮膚會否過冷 (不是查看冰墊溫度,寶寶的皮膚比成人敏感),以免凍傷。通常我會將濕毛巾放在雪櫃普通格,雖然很快會不冷,但保證不會凍傷寶寶。

我親身試用過紫草根膏,可以減掉 70-80% 的皮膚痕癢,但塗上後需要幾分鐘始見效,因此用在寶寶身上,有時有一點效果,有時他還是等不了要狂抓。有些資料指紫草膏對沒有G6PD缺乏症 (蠶豆症) 的嬰兒安全,另一些則不建議兩歲以下的嬰兒使用,因為嬰兒幼小用在皮膚很容易過量了而不自知,也可能是由於紫草和紫草根的混淆,正確知識我也不很清楚,要是有專業人士了解歡迎指教。由於有一定的憂慮,而且效果不算十分顯著,所以我只會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試一點點。

防抓篇

除非將寶寶綁起來,否則我們並不能防止寶寶抓痕,而且我們自己也應該試過痕癢難當的滋味,阻止寶寶抓其實很殘忍,所以應該是要防抓傷,而非阻止他抓癢。

沒有方法比剪短寶寶的指甲更直接有效,有些媽媽說2-3天要剪一次,我就每天都趁寶寶睡著幫他修剪和銼平指甲,真的好累人,但很重要,寶寶的新陳代謝快,稍為長一點的指甲都可以抓傷皮膚,令本來已有傷口的皮膚惡化。

嬰兒防抓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嬰兒小手套,對於濕疹不太嚴重和較年幼的嬰兒,是非常好用的,日間讓寶寶用已剪短指甲的小手自由探索,無礙他的正常發展階段,睡眠時則可用小手套幫手防抓。但是年長一點的寶寶懂得自己脫掉手套,就沒有意思了,小馬寶寶病發時尚未懂得脫下手套,但因為他的傷口大和滲液,在棉質手套的磨擦下傷勢更為嚴重,後來我發現了濕疹專用的防抓袖套,簡直是濕疹寶媽的恩物,寶寶照樣可以抓癢舒緩不適,又可減低對傷口造成更大傷害,配備不同尺碼,兒童都適用。 按此查看防抓袖套的分享文章

2015-03-17 16.44.15-1(1)

食療篇

母乳是王道!正在餵母乳的媽媽,千萬別聽信讒言,認為母乳有問題,讓寶寶改吃什麼低敏奶粉、豆奶之類的東西,母乳絕對是為寶寶度身訂造的天然食物,蘊含三百多種營養素和抗體,絕對不是任何嬰兒配方奶能夠複製的,而且非人體本質的牛奶、羊奶、豆奶,都有機會令嬰兒過敏,但寶寶絕不會對媽媽的母乳過敏。可能有人會說是母親吃了某些食物,令吃母乳的寶寶過敏,當然不能 100% 排除這個可能性,但其實母乳本身會自行過濾調節,即使母親吃過西藥,母乳中存在該藥物的份量其實非常少,所以大部分藥物對母乳媽媽都是安全的,而即使在第三世界國家母親自己營養不良,仍然會製造出適當營養比例的母乳供給孩子成長,這些就是造物主美妙的精心安排,人類毋須庸人自擾,覺得有什麼人造產品可能比母乳更好更適合孩子。

我不知道特定的食療對寶寶的作用有多大,因為畢竟當時小馬寶寶還小只吃母乳,試食療的其實是我而非小馬寶寶本人,我也在此整理一下找來的資料,好讓其他媽媽參考一下吧。聲稱對濕疹皮膚有幫助的食療包括:椰子油、布緯食療 (阿麻籽油加矛屋芝士)、大麻籽油等,不外乎是維他命 E 和 Omega-3 這兩種皮膚修復之王,再者就是益生菌,也有研究顯示對舒緩濕疹有幫助。

其實最基本的食療,就是均衡的飲食,確保身體攝取足夠的營養需要,大部分疾病就可不藥而癒,應盡量避免讓寶寶吃加工食品和調味料 (詳見《吃出健康寶寶》一文),攝取足夠水分和多曬太陽,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健康資訊。

消減致敏原

敏感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毛病,誤將一些正常物質以為是外物入侵,從而刺激了免疫系統作出反抗,令我們產生打噴嚏、流鼻水、流眼水、起紅疹等等的癥狀,以排除身體認為有問題的物質。即使有容易過敏的體質,也不代表一定會患濕疹,因為濕疹發病是需要誘因,例如環境、天氣、食物、情緒等。

環境致敏原是最避無可避的東西,因為灰塵、毛絨、塵蟎,甚至污染的空氣,都可以誘發濕疹,我們只可以盡量減少接觸,但總不能完全消除。所以我經常說體質改善濕疹就會痊癒,不是沒有其他方法,只是除非你很清楚自己對什麼敏感而又可以避免,否則強迫症地要求自己處於一個無菌的保護罩裡,似乎也不太合乎效益吧。

剛才提到吃母乳的寶寶仍有可能是因為母親的食物而過敏,要是能夠找到什麼食物引起過敏,只要避開不吃就沒有問題了,但假如毫無頭緒寶寶對什麼食物過敏,便漫無目的地胡亂戒口,只會造成自身的營養不良,影響健康。

至於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寶寶如何測驗食物過敏,衛生署都有很多相關資訊提供,基本上就是每次只加一種新食物,觀察三天沒特別反應便應該安全。健康院姑娘教我,要是寶寶真的對某種食物敏感,發出來的通常不是濕疹,而是先在嘴邊出現紅腫,的確寶寶在吃過乳酪後十五分鐘左右就有反應。吃某種食物後出現過敏反應,應暫時停止食用該食物,過一段日子再試,要是再吃時再次有相同反應,則表示那種食物真的會引起過敏,便應全面停止食用,直至寶寶兩歲後,消化系統發展得比較健全才再嘗試。

衛生署建議患濕疹的寶寶最好延至六個月後才引進固體食物,以減低食物過敏令濕疹更嚴重的風險。有研究指不用特意避開容易致敏的食物,如花生、雞蛋等,反而可以減少寶寶長大後對那些食物的過敏。然而對正在患濕疹的寶寶來說,我個人就覺得不要將他放在太高風險的位置較好,所以即使小馬寶寶五個月左右已開始對食物產生興趣,我也到六個月才給他嘗試第一口,而且容易致敏的食物都一一迴避,直至他的情況稍為好轉,才慢慢逐少再試。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可考慮做過敏測試,找出可能的食物和環境致敏原,測試結果不一定準確,但起碼可以收窄試驗敏感的目標範圍。另有說六個月以內的嬰兒的抗體主要是來自母親的,所以過敏測試並不準確。

減壓

壓力是成人濕疹的頭號敵人,我不知道嬰幼兒是否真的如我們想像中般無憂無慮,或者年紀輕輕的他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成長轉變,壓力比我們還要大好多,我也不知道我們可以怎樣緩解寶寶的壓力,唯一的貼士是,嬰兒對自身的評價很大程度取決於成人的反應,要是我們因為擔憂而經常眉頭緊皺、忐忑不安,寶寶也會感受到我們的緊張而變得緊張起來,所以我們要保持輕鬆和心情愉快去面對一切,他的經歷是上天給他的修行,擔憂不能代他受苦,反而有機會幫倒忙。

~ 歡迎留言分享經驗或知識,感謝賜教 ~

~ § 此乃車厘天使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或訂閱支持 § ~

目前居於加拿大的香港人媽媽,曾為教育心理研究助理、婚禮策劃師、化妝師、急救導師、婚姻教育者,現時全職照顧特殊需要孩子,兼職文字創作。擅長寫作類別包括人生感悟、心靈療癒、兩性關係、故事創作、成人性教育。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