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有夢,不該放棄,但請延遲

現今世代,很多人都標榜作為一個母親,不該為了家庭、為了小孩,而放棄自己追逐夢想的權利,當中取個平衡,成就自己,才能成就一個更快樂的家庭。

這個觀念,造就了不少產後數月就急於返回職場發光發亮的母親,好像生怕稍為延遲,夢想就會跑掉。然後孩子怎麼辦?除了丟給「別人」,還有其他方案嗎?不管這個「別人」,是自己最信任的親人,還是託管中心,讓孩子過上一個與自己依戀關係疏離的童年,是必然的結果。

我不知道在這個世代下的嬰兒,長大後會是什麼模樣,現在他們大概只有十多歲,還沒算是最用力支撐著社會的一群人。我只憑個人經驗,看到不少父母已經在抱怨,孩子對主要照顧者的態度,比對他們更親暱。

無痛分娩減少了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連結

我總覺得現代的女性,比起上一代沒有那麼「愛」自己的孩子,我指的是那種天然的母性,為了孩子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那種天生的保護慾,可能是因為以前生孩子都是一個很大的賭博,也要經歷十級之痛,孩子就等同自己的第二生命。

反觀現在的女性,條件許可,都會選擇無痛分娩或剖腹分娩,不用承擔極大的痛苦和心理壓力之下,生孩子就變得相對輕鬆,懷孕期的不適反而變成最難忘的記憶。曾聽朋友說剖腹誕下女兒後,覺得傷口實在太痛,堅拒生下一胎,對我這些第一胎就迫著自然分娩,想要二寶身體卻不適合的人來說,真的很無語。

以前的女性邊帶著孩子邊能做很多事情,假如兩者有衝突的時候,也會毫不猶疑地選擇以孩子為先。現在有些女性會覺得由自己親帶孩子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彷彿沒有了其他支援,孩子是一個比起千萬企劃更難跨越的難題。

夢想可以延遲,孩子的成長不能錯過

現代女性真的有太多選擇,選擇結婚不結婚,選擇生不生小孩,也不用向什麼人交代,他人的說話不會為妳的生活買單,所以真的不用管。但是既然選擇了要孩子,就得對孩子負責任,不是只做一個「代母」的角色,生了下來,全由他人代管,自己偶爾拿娃來拍照炫耀(我真的見過這樣的媽媽)。

有些夢想可以遲幾年才開始,只要有心去做,永遠都不嫌晚。也可以像我這樣,嘗試邊帶孩子邊走近自己的夢想,前進的步伐非常緩慢,只要方向正確,我相信也總會到達。假如那個夢想是必須現在這一刻去實現的,可以暫緩生孩子的計劃,甚至不生,也未嘗不可。

「合適生育年齡」這件事情,是上天故意安排給女性的考驗,個人覺得最理想做媽媽的年紀是20-30歲     之間,因為那會是一個讓人一夜之間成長的最好磨練,之後再去追夢才是剛剛好。可是現實世界太多事情讓人自我設限,30歲之前,未畢業、未遇到、未有房、未玩夠、未準備好等等的理由,讓女性錯過了最好的生育年紀,在自己跌跌撞撞之下存夠經驗,終於可以追夢的時候,才驚覺再不生孩子可能就錯過機會,讓自己陷入兩難之中。

當然現實中有很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導致女性不能在最佳的生育年齡懷孕,無論如何,選擇了,就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就是那麼簡單。

孩子是選擇自己父母的小天使

孩子的成長真的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漫長,轉眼就會走路,再一會就上學,不再需要父母的日夜陪伴,到我們奮鬥完畢,才想起沒有和孩子走過那一段最珍惜的成長旅程,抱歉,沒機會了,就看來生還有沒有當你的孩子的福分吧!

聽說孩子都是天上的小天使,他們都看著凡間的一切,然後自己選擇要做誰家的孩子。有些孩子4-5歲的時候還有胎內記憶,會告訴大人這些事情。

珍惜選擇您的小天使,別讓他/她傷心失望,好嗎?

*本篇無意探討媽媽和爸爸之間的差異和分工,照顧孩子不是全是女性的責任,只是我自己作為一個女性,我就從女性的角度去寫這篇。

目前居於加拿大的香港人媽媽,曾為教育心理研究助理、婚禮策劃師、化妝師、急救導師、婚姻教育者,現時全職照顧特殊需要孩子,兼職文字創作。擅長寫作類別包括人生感悟、心靈療癒、兩性關係、故事創作、成人性教育。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