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圍巾

不時聽到很多支持母乳哺育的媽媽或團體說「用不用哺乳巾是我的自由,關你什麼事?」 「我的孩子不愛被蓋著可以怎麼樣?」 「乳房天生就是用來哺乳的,我為什麼要遮遮掩掩?」
我一直也支持性別平權,解放女性的乳房 (free the nipple) 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告別男女之間的不平等,淡化女性的乳房與性的聯想,這顯然是一個烏托邦。
然而我們無可否認的現實是,經過不知幾千還是幾萬年 (原諒我的歷史知識比較淺陋) 的父權社會的教化,男女之間的待遇和標準確實存在著不平等的差異,要改變這些固有的觀念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做到的,即使所謂比較開放的西方國家,有著法例保障哺乳媽媽不受騷擾,那些白眼與歧視仍然是時有所聞 。
這裡是一些外國做的社會實驗的連結,看完就知道西方社會當街餵母乳很平常的論調根本就是「隔離飯香」的個人幻想。
我的孩子目前兩歲仍全親餵母乳,在餐廳、公園、更衣室、巴士、地鐵、的士…… 這些場合我都有餵過母乳,卻從來沒有遇到過不友善的對待,最多是見到有覺得尷尬的人自己迴避,反而有很多正面支持的情況,例如在女更衣室裡我一般都會無遮掩直接餵哺,那些大媽都會跟我的寶寶打趣笑說他八卦不專心吃奶 (是的,他總是一聽到聲音就要停下來望),從來沒有歧視和厭惡的表現。
然而那些社會實驗和香港媽媽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固然都是真實而存在的。我想表達的是,不論在哪個地方,都會有支持與不支持母乳餵哺的人,要是我們將那些被欺凌的案例無限放大,自然就覺得很多人都不支持母乳哺育,正如新聞只會報導不尋常的事,例如有幾多人發生意外或被殺了,但一般不會將生病死亡的人當作新聞來報導,我們不能因此而認為因天災人禍而死亡的人佔大多數 (新聞的篇幅是,現實不是),所以結論是地球很危險,這樣的邏輯判斷顯然是謬誤的。
另外,我發覺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是反對母乳哺育,而是比較介意無遮掩哺乳。
你不介意人家看,並不代表人家很想看,在公眾場所無遮掩哺乳,跟有些人穿上超低腰褲並露出深深的股溝一樣,你確實有你的自由穿什麼,但我被迫看這些畫面就難免感覺不安。
我們再看看以下這段真實在香港拍攝的社會實驗片段,更可以證明我的觀點不是自圓其說,現實中的香港人大多不介意有遮掩的母親餵母乳,而且更會伸出援手。
因此縱然孩子不喜歡,外出哺乳通常我都會使用哺乳圍巾,或者有時沒有帶備,我便會拿一件衣服擋著 (試過用孩子的小外套,就擋那麼的一小點),因為已經是學步兒的小兒子,吃奶時總是不能安定,吃一會又停一會,有時要兩邊乳房不停轉換,這些畫面實在一點也不美觀,同時為免旁人感到尷尬,因此我盡量也會顧及別人的感受而使用哺乳圍巾,即使圍巾不一定能夠有效遮擋所有的畫面,但圍巾或遮掩這個動作其實是一個告示,告知旁邊的人「我在哺乳中」,你要是不想看就自己迴避。
至於那些認為孩子被蓋著就不吃奶,所以才「迫於無奈」坦胸餵奶的媽媽,我只會給她們一個善意的忠告,孩子是要教育的,除了哺乳是媽媽的天職外,教育孩子也是,要是我們太依隨孩子的所有喜好而忽略社交禮儀,就會衍生出很多現代港孩的無禮貌行為。我的寶寶開始長大後有段時間都很討厭那條圍巾,但我堅持在街上吃奶就要用圍巾,他不肯我就不餵,所以現在他真的想吃奶時都會乖乖就範 (這個年齡的孩子吃奶已變成是心理滿足多於生理需要),還會耐心等待哺乳室而沒表現不耐煩,大概是已經知道在哺乳室不需要用圍巾。
利益申報:如果讓我自由選擇的話,我絕對希望可以不用哺乳圍巾,讓我及我的孩子可以隨心所欲自在地做最正常的事。
在群居的人類社會中,互相尊重是重要的,妳要別人尊重妳作為母親哺乳的權利,我覺得也應該先尊重其他人的感受,在社會的大部分人尚未開放接受的時候,不要試圖去把人家拉出他的舒適圈。我相信只要更多母親知道母乳哺育的好處並堅持不懈,總能夠令社會逐漸開放並明白母親及孩子的需要,畢竟每一個巨大的社會轉變都需要好幾個年代才能普及,奶粉也在香港普及了超過40年,我們要有心理準備這是一場持久戰,而戰爭有時也可以是和平而雙贏的。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