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寶寶

吃出健康寶寶

由於自己吃素後對食物和營養學方面作出很多研究,讓我了解到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根本就是慢性毒藥,我們以為是事實的知識其實是經醫藥界及商家包裝扭曲的結果,所以縱然我難以勸說身邊的人,也希望盡我自己的所能提供較好的選擇給我的家人,尤其是寶寶。

所以我堅持讓寶寶吃食物,不吃食品,而且兩歲前不添加任何調味料,尤其是大人都應該敬而遠之的精製糖。

食物即是直接的食材,例如蔬菜、水果、米,或食材的變化形,如原味豆漿、腐竹、鮮榨果汁、脫水蔬果;食品則是指加工製作的食物,通常製作過程會加入調味料、食用色素、增味劑、防腐劑等,基本上一般在超市貨架裡買到的,大部分都是食品而非食物。

沖劑的嬰兒米糊是食品,即使衛生署的小冊子也建議家長讓寶寶吃即沖米糊,因為這些商品添加了很多寶寶需要的營養素,人工添加的營養素究竟對人體是福是禍仍是個謎,但添加營養以外的添加物則對嬰兒害多於益。最安全的當然還是吃天然食物較好,吃素的我最清楚,只要種類夠多不偏食,基本上大部分人體需要的營養都可以滿足,何況我的寶寶還在吃母乳,已擁有幾百種不同的營養。

因此縱然無工人無幫手,自己一人帶孩子餵人奶兼做家務,家裡亂作一團無暇收拾,我仍要堅持每天花上一些時間為孩子準備種類繁多的新鮮食物。忙碌的上班媽媽,可以一次過做多一點,冰成小格,一星期內吃。

要是真的要選擇食品,我也會細心研究其成份。例如牙仔餅 (teething biscuit),因我家沒有焗爐也沒有風乾機 (這些產品很快會以寶寶為藉口添置的了 ?),所以較難自己做到這個效果,於是我便在坊間訪尋適合寶寶食用的,但發現市售的嬰兒食品大部分都會加入糖,我是絕對不會購買的!所以很多的品牌或產品就自動在我的名單裡消失。

我這個做法有時都會遇到一些挑戰和阻力,例如當我外出用膳,身邊的親戚朋友,甚或一些熱心的路人,總會跟我說「寶寶可以吃這個吧!」而他們建議的其實都是成人添加了很多調味的食品,寶寶可以吃什麼我心裡最清楚,陌生人我可以當聽不到,熟人就唯有堅決說不,以免他們趁我不注意時讓寶寶吃。我想他們不會明白的是,我執著的不是寶寶能不能吃的問題,而是應不應吃。

另一個健康原則,是盡量選擇有機的食材,所謂的有機,其實就是種植或製作過程比較天然,不使用化學品,而盡量用物理的方法來做到同樣效果,所以成本一般較高,售價也會較貴,但我覺得和家人的健康相比是值得的 (歡迎觀看我的文章「價錢與價值」)。要是食物不是有機的,我也會用小蘇打、茶籽粉這類天然物質浸泡沖洗,以盡量去除農藥。

畢竟外購的東西都只能相信商人的良心,我有嘗試自己種植蔬菜,也送過一些自種芫茜 (parsley) 給朋友,但種菜實在並不是網上說的簡單,泡泡水就會生根,有時根還沒生出來就被泡爛了,可能與陽光有關。畢竟我的種植知識貧乏,家裡也缺乏空間,目前只有以下這個薑算像樣一點,有了成品再和大家分享吧!

SAM_0336

偶爾總聽到有些關於食物安全的消息,說某個品牌的什麼東西驗出什麼超標,令經常吃的人擔心不安,分享一個來自營養師的小貼士,即使是同一款食物,也可間中轉換品牌或購買的店舖,一方面可從不同的來源地、處理方法當中獲得不同營養,另一方面就是可分散食物有害成份的風險。

胎裡素的小馬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素食寶寶,健康院的姑娘聽到他不吃肉,第一個反應竟然是「不吃肉哪有蛋白質?」令我啼笑皆非,顯然護士只是護理方面的專業,而不是營養方面的。要是說不吃肉較易缺鐵和維B12還算比較有知識,但對蛋白質而言,即使不說寶寶仍在喝母乳,蛋白質豐富的素食還真是太多了,例如豆類、堅果種子、部分綠色蔬菜和根莖類植物。

總結,要寶寶吃得健康,車厘媽媽奉行以下原則:

  1. 吃食物,少吃食品
  2. 只吃原味食物,不加調味料
  3. 盡量選擇天然有機的食材
  4. 吃多種類的食物

各位有什麼讓寶寶吃得健康的點子,歡迎留言分享啊~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