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錢與價值

價錢與價值

幾年前,我曾經用了 600 多元在 LOG ON 買了一個 Simple Human 20L 的垃圾桶,如果在普通家品店,大概只需要 150-200 元便可買到一個,可能對某些人來說,用 3-4 倍價錢去買一件東西是奢侈品,或者是想炫耀財富和所謂生活品味的人才會這麼做,然而我在意的,只是其實用價值。

自從和老公兩人搬出來住後,經過數年做師奶持家的經驗,我發覺一個普通垃圾桶大概用2-3年就會壞,需要更換新的。當垃圾桶不聽使喚,而我又很忙碌的時候,我就會很暴燥,恨不得馬上更換;到另一刻它又正常操作時,前事就忘記得一乾二淨。如是者垃圾桶大概可延緩半年的生命才被更換,但這半年裡,我的心情總是被垃圾桶的好壞牽動著。

一個 Simple Human 的垃圾桶有 10 年保養,我相信一件用 3 年會壞掉的東西不會膽敢提供 10 年保養,你看手機保你多久便知道那件東西的應有壽命是多少,意即我可假設我用 600 多元買一個垃圾桶,我可以至少10年不用更換。

看,要是拿價值出來比,600 元用 10 年和 150 元用 2-3 年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我額外賺到了 10 年的無憂和心情平和,也節省了2-3年要更換的時間。

很多人沒意識到,價值其實不是客觀標準,而是與自身相關的 (self-relevant),要將自己的實際需要計算在內。 有些人覺得花四位數吃法國餐很值得,但我從來捨不得花錢在豪吃上,我寧可花五位數去一次豪華旅行。

再說明一下,假設你其實很少會在家,也不會在窩居吃東西,家居垃圾少得可以一星期才丟一次,那 600 元的垃圾桶,對你來說是沒什麼價值的,因為 150 元的你也可能可以用上 10 年。

當然廣告商和售貨員很懂得利用顧客心理學來擾亂你的思維,告訴你你需要某件產品,和告訴你這些產品物超所值。

假設最新的手機型號有 1000 種不同功能,售價 6000 元,售貨員會告訴你性價比很高,但要是計算了自身需要,你會用到的功能其實只有 10 種,那麼可能你買 2000元 的手機,已經可以符合你的需要了。

以前我和準新人去某大公司選 pre-wedding 婚紗相,其中一個工作就是要幫他們過濾這些不必要的訊息,sales說加幾錢可以有什麼什麼,有多麼超值,我就會反問新人,這些東西你有用嗎?假如當中只有 1-2 項是實際需要的,便應只計算這 1-2 項的價值和這個價錢是否合理,其他送什麼的都要當看不到。果然,那些 sales 都是海鮮價的,見我好像很有經驗 (我並沒表明 wedding planner 的身分),給新人分析他們需要的東西出面做根本不需要這個價錢,於是便搬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套餐,價錢相對是合理很多的,要是新人們對行業沒有概念,便很容易中招了。所以我還是喜歡和 freelancer 或小公司合作,起碼他們明碼實價,收費清晰。

單看價錢和表面價值,經常會令我們做出很多錯誤的購物決定,我們必須很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分析其實際價值,才能做個精明的消費者!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