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里程引發之感想

昨天看電視節目提及到食物里程的概念,我在很久以前已聽過這個概念,因此在購買食物時,假如沒有特別偏好的品牌,我都傾向找本地或東南亞國家生產的食品,以支持減低碳排放。

一年前我跟自己說過,以後若要坐飛機去旅行,每次最少要去一星期才回港。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飛機所產生的碳排放為各交通工具之首,飛一次去久一點,會比分兩、三次飛,每次去幾天要來得環保划算,當然錢和時間也是更省的。

現在所謂的環保概念其實都是回歸到幾十年前,什麼有機種植、本地生產,以前人們窮困的時候,便很會利用最少的資源來做最多的事,並將資源再三利用。

小叔今年農曆年期間到了太太遼寧娘家一趟,那裡的人都是自己種植,食用後的粟米芯儲起,留待冬天時燒來生火煮食、洗澡和取暖用。在香港卻是很大的反差,粟米芯只是垃圾,沒有利用價值之餘更是堆填區的負累。

人類的文明令我們不斷浪費,總以為資源是取之不盡,總以為錢可以解決到所有的問題。假如我們能將垃圾好好分類及回收再用,我們便會發覺,其實真正稱得上是「垃圾」的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很多,更不用為了堆填區的問題而大傷腦筋,只怪香港的政策發展總是比別的地方慢十年八載。

要做到極端環保,唯有將所有事情回歸原始時代,才不致對環境產生影響。然而全球已發展到這個地步,我們根本是不可能什麼都放棄的。人們已不可能沒有電,不可能沒有清潔的水,不可能沒有交通工具,不可能斷絕國際往來,既然如此,我們只有在這些不可能之中,盡量做我們可能做的事情,應省則省,可做則做。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