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戴口罩?
一直支持環保的車厘天使對於近期大量的口罩需求所帶來的生態災難實在感到擔憂,最近用孩子的舊布尿片製作了防水外層的布口罩(內層是和尚袍,可放濾芯於中間),究竟布口罩有用沒用? 不同專家眾說紛紜,有的說濾芯放濕紙巾、廚房紙都行,有的則說只有通過BFE、VFE認證那些才合格。
或者我們應該先探討一下究竟為什麼要戴口罩?
某日我在街上聽到有師奶和同伴在討論武漢肺炎,她說「而家唔單止空氣會傳染,連眼都會傳染」,聽了真的不知道就嚇死,知道就笑死 🤭。
根據世衛武漢肺炎(COVID-19)是飛沫傳播的病毒,一直如是,沒存在空氣傳染或眼睛傳染的說法。飛沫傳播即病毒必須透過液體媒介賴以生存,所以患者的口水鼻涕糞便尿液(甚至有人說眼淚)這些都可以是病原體,而被感染者可經由身體任何一個濕的孔洞感染,通常是眼口鼻最為直接外露。由此可見,眼睛可以被感染是正常不過的,而且最經常的感染途徑是手接觸過病毒,然後再摸了眼口鼻。(劉俊穎醫生在此連結解釋得很清楚,勤洗手永遠比戴口罩更重要)
言歸正傳,究竟為什麼要戴口罩? 主要用途如下:
一) 以防有帶病的人兜口兜面向你咳或打噴嚏,不過面對這種情況口罩並不足以保護你,你同時需要眼罩或眼鏡幫你擋住直接噴過來的飛沫,不過坦白說正常生活環境這件事發生的機率其實很少
二) 有口罩隔一隔會減低我們觸摸口鼻的機會,同理,應該同時戴上眼罩以減低接觸
三) 防止自己的飛沫到處噴,尤其是我這類鼻敏感人士,經常因為不停打噴嚏而被歧視 🙈
其實第三種用途才是最值得大家關注的,這也就是全民抗疫的概念。眾所周知病毒有潛伏期,亦存在無病徵感染者的案例,因此沒有人敢確定自己是不是帶菌者,因此倘若所有人外出都戴上口罩,並正確地使用口罩(我聽聞有些人會脫下口罩來打噴嚏 😑),社區的病菌是少之又少的,亦不容易出現大型爆發。
返回第一個問題,那究竟布口罩有沒有用? 假如戴口罩目的是用途一的話,那些XXE認證固然是重要的,因要防止病毒向內入侵,但若戴口罩的目的主要是用途二及三的話,紙巾都有用布口罩怎麼會沒用?
當然,最理想的布口罩當然是三者兼得,布口罩要做到盡量密封口鼻,和在布口罩內放置有效過濾病毒的濾芯,甚至直接放入一個外科口罩(這不是傻迫,這樣戴外科口罩可以重用好多次哩),保護性自然是最佳的。
而我先前提及過用途一的偶然事件發生的機率其實不大,這便是有些醫生會告訴你用布口罩對一般人是足夠了,有些則說聊勝於無的原因,平民一般都不需要最高規格的保護。因此有用沒用,該不該用,該如何用,全憑自己對病毒的認知和不安感來判斷就好了,沒有最好的答案。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外科口罩之所以是一次性的,因平時我們假設生病的人或在高病菌空間工作的人(如醫護人員)才需要戴口罩,使用後口罩或會沾染了病菌,因此必須脫下後即時丟棄到有蓋垃圾桶,並徹底清潔雙手。使用布口罩時都應遵從污染假定原則,我會脫下後馬上將整個布口罩浸在消毒水中(我家用次氯酸水,下回再分享),浸30分鐘以上,然後才清洗晾乾,最好能曬曬太陽。
所以說,其實我是需要多製作幾個布口罩來替換呢!車厘加油!😄
後記:感恩過往18年的醫療輔助隊經驗,讓車厘天使學到很多醫療救護知識,一理通百理明,不至於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畢竟車厘天使並不是專家亦沒有什麼背景,純粹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歡迎專業人士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