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缺失靠自己治癒,不要將責任推給父母

和朋友聊天,發現大家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身不由己」的情形發生,例如自己想讀某間學校、想學習某個興趣,父母卻因為方便照顧或自身的知識限制而為我們選擇了其他的方向。

現在自己也是一個母親,更加明白有時候不是我不想把最好的給予孩子,而是有些事情我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我要做這件事情要犧牲的代價實在太大,所以有時候我寧可選擇「容易」的教養方法,而不是「正確」的。

舉個例,我一直都知道為孩子訂立生活時間表是「正確」的事,然而執行時間表對我來說根本是災難,在我的人生裡曾經設下無數的時間表,寫下自己每個時段應該要做什麼事情,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時間表是可以持續執行超過一星期的。或者我就是一個對時間掌控有嚴重障礙的人吧!所以我寧可選擇「容易」的方法,讓孩子自由發展,隨心隨興。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個人都帶著童年缺失成長

既然世上並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個人都帶著一定程度的童年缺失成長的,而將來要不要讓這些缺失繼續影響自己的人生,就全看自己的選擇。

心理學派都有不少講及童年父母的反應導致孩子的性格發展的影響,我不是說這些影響是假的,只是當我們自我意識到這些影響,就可以去決定究竟是要用這些理由來堆砌自己失敗的藉口,還是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迎接將來。

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才能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迎接將來

我有一個身體殘障的朋友,經常向我訴苦,說她的父母小時候如何如何,令她現在怎樣怎樣,情況到現在都沒有改善,父母依然都不理解她的需要而用自己的方式來要求她。初時我都會鼓勵她去改變,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慢慢我就發覺其實她並沒有真的很想改變現狀,只是將我當作負能量垃圾桶,所以後來我都不太理她了,只有在自己也能量滿滿的時候才偶爾回覆。

拯救你的騎士不會一直在你身邊的,有時候,當有人向你伸手了,就把握住機會,因為人生的更多時候,根本就不會有這個騎士出現。

有人向你伸手,就該好好把握。因為人生的更多時候,這個人根本就不會出現。
圖:Canva照片庫 文:車厘天使

過去已成過去,就算再多的怨言都不會改變已發生的事實,只有現在和將來,才是自己能把握的事情呢!

舊屎💩(即一坨糞便,廣東話與“舊事”諧音)就讓它沖進大海吧!不要再回首了!

目前居於加拿大的香港人媽媽,曾為教育心理研究助理、婚禮策劃師、化妝師、急救導師、婚姻教育者,現時全職照顧特殊需要孩子,兼職文字創作。擅長寫作類別包括人生感悟、心靈療癒、兩性關係、故事創作、成人性教育。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