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平
發覺身邊有很多人很喜歡管別人的閒事,但又不見得那人自己的修養有多高。
我經常說一句話:「我不會聽你說什麼,我只看你做什麼。」
自己的身沒修好,反過來認為人家這樣不對那樣不對,難道就有人認為你說得很對?
《禮記‧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由此可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個順序,而且缺一不可,才能做到天下太平的大同理想。
有些人或會認為治國和平天下是政治家所為,與自己無關,但當我寫這篇文章時找來很多網上的資料,並用自己有限的知識重新理解一下,發現「治國、平天下」有盡自己的所能推己及人,幫助整個社會的發展,從而達到天下平的目的。
有人說「齊家」比「平太下」更難,因為事業有成的人都不一定家庭和睦。假如我的理解沒錯的話,不能「齊家」的人根本就不能稱得上真正能「治國」或「平天下」,其對世界的貢獻只是九牛一毛,是自己想得太多罷了,以為事業有成就等同平天下,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
古人的知慧是有其價值的。
看來「天下太平」並不應只是對蠟燭或流星許下的願望,而是在於我們有沒有親自實踐。
我要留言